赖德胜详细信息 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团队 -> 客座教授 -> 赖德胜详细资料
   
姓 名  赖德胜
职称/学位  教授
电 话  
邮 件  lai@bnu.edu.cn
网 页  
主要研究方向  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
详细信息

个人简介


赖德胜,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88、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并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1年开始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1996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出版社社长,2008年12月至今,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长期致力于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在《经济研究》、《教育研究》、China Economic Review,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二等奖、北京市“五四”奖章、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教育背景


1994-1997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

1988-1991年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

1984-1988年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学士


主要经历


2008-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2008- 北京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

2003-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2003- 2007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

2003-2007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1-2003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

2000-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

2000.3-2000.8 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客座研究员

1999.9-2000.2 瑞典哥德堡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99-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1998-2001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

1998.2 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1996-1999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1993-1996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讲师

1991-1993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助教


社会兼职


教育部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副会长

中国教育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理事

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

北京产业经济学会副会长

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评审组专家

出国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评审专家


杂志编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经济学报》(清华大学主办)

《劳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主办)

《人口与经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

《经济与管理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

《求是学刊》(黑龙江大学主办)

《中国劳动》(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主办)

《第一资源》(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主办)

《残疾人研究》(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办)

Innovations and Investments (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主办)


荣誉和奖励


北京师范大学教书育人模范党员教师(2014)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4)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3)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3)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

教育部第六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2)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2)

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2)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2)

全国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

首届中国残疾人研究优秀成果奖(2011)

首届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第一资源》优秀论文奖(2011)

《教育研究》创刊30周年优秀论文奖(2010)

北京市首届“四个一批”人才(2009)

新闻出版总署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2007)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国家课题二等奖(2007)

全国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

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

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4)

北京市“五四”奖章(2003)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研究类)二等奖(2002)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2)

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1)

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1)

北京市跨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1997)

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励基金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1996)


论文


1.《职业教育发展面临新机遇》,前线,2015年第4期。

2.《科技创新促进创业就业模式的国际比较》,王琦、赖德胜、陈建伟,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3期。

3.《人力资本配置与创新》,赖德胜、纪雯雯,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3期。

4.《高等教育质量差异与区域创新》,赖德胜、王琦、石丹淅,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

5.《我国劳动者工作时间特征与政策选择》,赖德胜、孟大虎、王琦,中国劳动,2015年第1期。

6.“The changing determinants of high school attainment in rural China”, Yang Juan, Terry Sicular, Lai Desheng,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ume 30,September 2014.

7.《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石丹淅、赖德胜、李宏兵,经济经纬,2014年第3期。

8.《寻计残疾人家庭脱贫与小康建设》,王琦、赖德胜、石丹淅,上海才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9.《什么因素阻碍了学生接受高中教育》,杨娟、赖德胜、泰瑞﹒史努莉,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年第1期。

10.《使改革红利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新华文摘,第10期。

11.《让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6期。

12.《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求是,2013年第20期。

13.《自我雇用问题研究进展》,石丹淅、赖德胜,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10期。

14.《中国残疾人劳动参与决策分析——基于2012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数据》,纪雯雯、赖德胜,中国人口科学,2013年第5期。

15.《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经济因素分析》,前线,2013年,第9期。

16.《我国就业质量状况研究:基于问卷数据的分析》,赖德胜、石丹淅,中国经济问题,2013年第5期。

17.《城乡差距对经济社会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李长安、赖德胜,经济经纬,2013年第4期。

18.《和谐劳动关系促圆中国梦》,人民日报(理论版),2013年7月5日。

19.《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理论探讨与政策建议》,赖德胜、石丹淅,第一资源 ,2013年第1辑。

20.《追求更高质量的就业》,群言,2013年第2期。

21.《高等教育扩张背景下的劳动力市场变革》,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第1期;新华文摘,第9期。

22.《论教育优先发展与就业优先战略的关系》,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第6期。

23.《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理论:理论模型及其进展》,廖娟、赖德胜、杨娟,财经科学,2012年第10期。

24.《中国城市化的质量与提升:一个劳动力市场的视角》,赖德胜、夏小溪,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9期。

25.《劳动力市场制度与创新型国家——OECD国家的经验与启示》,赖德胜、陈建伟,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4期。

26.《教育改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赖德胜、陈建伟,载中国发展基金会编:《转折期的中国收入分配——中国收入分配相关政策的影响评估》,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年8月。

27.《我国收入差距正迎来缩小的拐点》,赖德胜、陈建伟,人民日报(理论版),2012年4月10日。

28.《促进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的就业规划》,第一资源,2012年第2期。

29.《促进我国就业增长的行业特征研究——来自2002-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证据》,牟俊霖、赖德胜,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第3期。

30.《中国经济转型期城镇少数民族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孟大虎、苏丽锋、赖德胜,民族研究,2012年第1期;新华文摘,第14期。

31.《替代还是互补:大学生就业中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合作用机制研究》,赖德胜、孟大虎、苏丽锋,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第1期。

32.《我国不同区域就业弹性的动态比较》,赖德胜、包宁,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第6期。

33.《中国各地区就业质量测算与评价》,赖德胜、苏丽锋、孟大虎、李长安,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第11期。

34.《教育、劳动力市场与创新型人才的涌现》,教育研究,2011年第9期。

35.《中国就业政策评价:1998-2008》,赖德胜、孟大虎、李长安、田永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新华文摘,第17期。

36.《我国残疾人集中就业扶持政策分析》,赖德胜、胡仲明,残疾人研究,2011年第3期。

37.《论中国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失衡与复衡》,赖德胜、吴春芳、潘旭华,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38.“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mploy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from the Cities and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Fairness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Capability”,Lai Desheng, Meng Dahu andTian Yongpo,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vol. 44, no. 1, January–February, 2011.

39.“Major contradictions in China’s current employment sector and countermeasures”, Lai Desheng, Li Changan, China Economists, 2010,No. 29, November-December.

40.《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从分割到融合》,廖娟、赖德胜,人口与发展,2010年第6期。

41.《过度教育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北京市数据的分析》,教育发展研究,武向荣、赖德胜,2010年第19期。

42.《当前我国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及其对策》,赖德胜、李长安,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3期;新华文摘,第14期。

43.《当前中小学经济教育的现状及实施建议》,刘丽湘、赖德胜、 裴秀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9期。

44.《完善创业教育体系,迎接创业高潮》,赖德胜、李长安,求是,2009年第14期。

45.《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亚国家教育的影响:经验与启示》,赖德胜、朱敏,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第9 期。

46.《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和政策选择》,赖德胜、田永坡,红旗文稿,2009年第7期。

47.《论共享型增长——促进就业扩大和收入平等的新发展模式》,第一资源,2009年第5期。

48.《高等教育投资的风险与防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新华文摘,第11期。

49.《以创业促进就业的效应分析及政策选择》,赖德胜、李长安,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2期。

50.《从北京市房山区看大城市郊区的城市化及其模式》,赖德胜、王轶、孟大虎、崔山,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51.《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的新进展》,经济研究,2008年第12期。

52.《“知识失业”加剧凸显政府职责》,赖德胜、孟大虎,人民论坛,2007年第15期。

53.《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赖德胜,中国改革,2008年第2期。

54.《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付尧、赖德胜,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55.《个体教育投资风险与教育资产组合选择》,赵宏斌、赖德胜,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

56.《人力资本与中国城市化的地区差异》,郑勤华、赖德胜,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第1期。

57.《我国残疾人就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赖德胜、廖娟、刘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

58.《三重视角求索书业之是》,新华文摘,2006年第15期。

59.《学科发展视角下的图书选题策划》,中国编辑,2006年第5期。

60.《专用性人力资本、劳动力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赖德胜、孟大虎,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第1期。

61.《对中国“知识失业”成因的一个解释》,赖德胜、田永坡,经济研究,2005年第11期。

62.《当代中国的城市化与教育发展》,赖德胜、郑勤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 第5期。

63.《大学生就业难的人力资本投资效应》,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第4期。

64.《哪些因素影响毕业生择业行为》,新华文摘,2005年第8期。

65.《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经济学分析》,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66.《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本投资》,赖德胜、田永坡,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2期。

67.《大学生自愿失业的经济学分析》,吴克明、赖德胜,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68.《欧洲人力资本收益率:文献综述》,郑洁、武向荣、赖德胜,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12期。

69.《怎样认识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求是,2003年第16期。

70.《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制度分析》,赖德胜、吉利,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

71.《多层次调节与社会公平》,前线,2003年第5期。

72.《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赖德胜、武向荣,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新华文摘,第11期。

73.《民办教育的改革效应》,赖德胜、李亚琪,河北学刊,2002年第6期。

74.《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75.《个人收入分配的失范与规范》,求是,2001年第13期。

76.《计划生育与城乡收入差距》,中国人口科学,2001年第3期。

77.《欧盟一体化进程中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世界经济,2001年第4 期。

78.《关注浪费》,中国改革,2000年第4期。

79.《对中国教育收益率的新解》,河北学刊,2001年第3期。

80.《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8期。

81.《知识经济与劳动价值论》,赖德胜、张含,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年第7期。

82.《经济转型与教育失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83.《经济学的发展应以问题为导向》,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2期。

84.《教育、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经济研究,1998年第5期。

85.《深圳经济快速增长的人力资本成因》,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第2 期。

86.《论转型发展阶段的国有经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 期。

87.《教育与科技生产力转化》,教育与经济,1998年第1期。

88.《教育扩展与收入不平等》,经济研究,1997年第10期。

89.《制度变迁与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显示》,和春雷、赖德胜,人文杂志,1997年第6期。

90.《对教育与经济增长的一个交易费用经济学解释》,学术研究,1997年第9期。

91.《中国教育收益率估算:文献综述》,经济研究资料,1997年第9 期。

92.《人力资本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93.《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人力资本成因》,当代经济研究,1997年第4 期。

94.《略论市场浪费》,赖德胜、赖德信,经济纵横,1997年第8期。

95.《转型时期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几个特点》,中国改革,1997年第6期。

96.《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经济科学,1996年第6期。

97.《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11期。

98.《改革开放以前的收入分配理论》,赵人伟、赖德胜,载于光远主编:《中国理论经济学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99.《稳定转轨中的个人收入分配》,经济研究参考,1996年第4期。

100.《个人收入分配面临理论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101.《消费者主权的现实与实现》,赖德胜、李哲,经济问题探索,1996年第1期。

102.《当前收入差距缘何扩大》,探索与争鸣,1995年第10期。

103.《关于个人收入分配的几个问题》,求索,1995年第4期。

104.《论建立劳动力市场的障碍与突破口》,山东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

105.《关于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的几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106.《论企业家阶层的生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107.《二元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6期。

108.《库茨涅兹收入不公平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1991年第4期。

著作


1.《2014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迈向高收入国家进程中的工作时间》,赖德胜、孟大虎、李长安、王琦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

2. 《2013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残疾人就业》,赖德胜、李长安、孟大虎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

3.《中国收入分配研究报告》,李实、赖德胜、罗楚亮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8月。

4.《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研究》(专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赖德胜、李长安等著,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

5.《2012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高等教育扩展背景下的劳动力市场变革》,赖德胜主编,孟大虎、李长安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

6.《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包容性增长背景下的就业质量》,赖德胜主编,孟大虎、李长安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7.《中国收入分配:探索与争论》,宋晓梧、李实、石小敏、赖德胜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10月。

8.《教育经济学》(教材),赖德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

9.《中国就业60年(1949-2009)》(专著),赖德胜、李长安、张琪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1月。

10.《中国残疾人就业与教育现状及发展研究》(专著),赖德胜等著,华夏出版社,2008年10月。

11.《中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专著),赖德胜、孟大虎等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5月。

12.《京师教育经济译丛》(翻译),杜育红、赖德胜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13.《中国的经济转型与社会保障改革》(专著),赵人伟、赖德胜、魏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14.《 与经济学同行》(随笔集),赖德胜著,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12月。

15.《关注浪费》(专著),赖德胜主编,丁以绣副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年8月。

16.《先富!共富?——中国转型期的收入分配》(专著),赖德胜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

17.《教育与收入分配》(专著),赖德胜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

18.《收入分配理论》(翻译),赖德胜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8月。

19.《中国个人收入分配论纲》(专著),冯文荣、赖德胜、李由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短论、随笔、书评、访谈


《我们的休息时间去哪了》(专访),中国劳动保障报,2014年12月17日。

《过劳是身心的雾霾》(专访),环球人物,2014年12月6日。

《“先富”与“共富”的辩证》,经济日报,2014年8月20日。

《市场决定性作用下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改革内参,2014年7月。

《压缩行政审批权公平优先》,企业观察报,2014年3月17日。

《全面深化改革对就业影响深远》(专访),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年12月5日。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1月15日。

《国企去行政级别正是好时机》,企业观察报,2013年11月11日。

《高房价下的人才吸引困局》,法治周末,2013年10月8日。

《经济增长的颜色》,经济学家茶座,2013年第3期。

《大学生就业难的结与解》,法治周末,2013年6月5日。

《行业收入差距的正常与反常》,法治周末,2013年5月22日。

《以什么替代人口红利支撑经济增长》,法治周末,2013年2月27日。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专访),经济日报,2012年12月17日。

《无水分增长靠改革》,法治周末,2012年12月11日。

《高等教育扩展下的劳动力市场变革》(专访),中国劳动保障报,2012年11月28日。

《高质量实施收入倍增计划》,法治周末,2012年11月13日。

《贫富差距的缩小有赖制度创新》,法治周末,2012年9月19日。

《劳资两利方能基业长青》,法治周末,2012年4月8日。

《创新人才与市场经济》,法治周末,2012年1月4日。

《提高就业质量 实现包容发展》(专访),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11月12日。

《高铁的经济学意义》,法治周末, 2011年8月17日。

《有容乃京》,载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科联组编:《北京精神百家谈》,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

《开放新人口红利,促力“十二五”发展》,赖德胜、陈建伟,每日经济新闻,2011年4月29日。

《大学的文化》,经济学家茶座,2011年第4期。

《善有善报》,经济学家茶座,2011年第2期。

《一位社长眼中的大学出版》,现代出版,2010年第4期。

《大学生就业难无碍人力资本投资增长》(专访),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7月14日。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教育改革发展新课题》,赖德胜、李长安,中国教育报,2010年7月6日。

《人挪活?》,经济学家茶座,2010年第4期。

《中小学教材的城市偏向》,经济学家茶座,2010年第3期。

《就业质量待提高》,新世纪,2010年4月6日。

《把握机遇,踏浪而行》,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18日。

《少壮不努力,老大何以徒伤悲?》,经济学家茶座,2009年第4期。

《“数字化”的陷进》,经济学家茶座,2009年第1期。

《教授五月》,经济学家茶座,2008年第3期。

《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中国教育报,2008年5月27日。

《经济学家的关键词》,经济学家茶座,2008年第2期

《城市失业的另一种解释》,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3月31日。

《新日本之新》,经济学家茶座,2008年第1期。

《人力资源的99度+1度论》,北京日报,2007年9月24日。

《发挥市场作用,不断深化改革》,群言,2007年第8期。

《中小学教师劳动力市场建设亟待完善》,中国教育报,2007年8月27日。

《男怕入错行?》,经济学家茶座,2007年第6期。

《学问靠真》,经济学家茶座,2007年第4期。

《好为人师》,经济学家茶座,2007年第1期。

《如何维系上下游资金链运转》,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1月12日。

《初见俄罗斯》,北京社科,2006年第12期。

《大学出版社转制该不该》(专访),编辑之友,2005年第5期。

《图书的时间价值》,中华读书报,2005年7月20日。

《中国教育出版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6月20日。

《企业家品质比学术背景更重要》(专访),出版参考,2005年第4期。

《出版人的责任与使命》,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2月25日。

《科尔内的价值与智力外流》,经济学家茶座,2004年第4期。

《树立科学的出版发展观》,出版参考,2004年第7期。

《加强出版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大学出版,2004年第4期。

《茶座乾坤》,经济学家茶座,2004年第2期。

《经济学视野中的大学出版》(专访),大学出版,2004年第1期。

《到底谁在为难大学生就业》(专访),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7月15日。

《制度重于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期。

《分工与发展》,大学出版,2003年第3期。

《百年树人别解》,人民日报,2003年6月30日。

《扩展的两极分化》,改革内参,2003年第18期。

《经济研究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经济学家茶座,2003年第2期。

《浅析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人民日报,2003年2月18日。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人民日报,2003年1月20日。

《学风建设的关键是制度》,中国改革,2002年第9期。

《心灵选择的背后》,经济学家茶座,2002年第4期。

《知识失业呼唤高等教育改革》(专访),2002年7月11日。

《替代与不可替代》经济学家茶座,2002年第3期。

《经济衰退与经济学繁荣》,经济学家茶座,2002年第2期。

《倾斜的限度》,改革内参,2002年第14期。

《通往市民之路》,改革内参,2002年第12期。

《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光明日报,2002年7月16日。

《什么是一流的经济学刊物》,经济学家茶座,2001年第3期。

《教育收费的计划生育效应》,经济学家茶座,2001年第1期。

《按图索骥之外》,经济学家茶座,2000年第3期。

《由扩招说浪费》,经济学消息报,2000年11月4日。

《工作搜寻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经济学家茶座,2000年第1期。

《瑞典的教授之路》,经济学消息报,2000年4月23日。

《教育似座孤岛》,中国国情国力,1999年第9期。

《注意力经济的启示》,学习时报,1999年8月16日创刊号。

《数字化时代的制度建设》,中国青年报,1999年6月14日。

《知识经济时代的个人收入分配》,社会科学报,1999年4月22日。

《用收入分配政策扩大内需》,中国市场经济报,1999年2月11日。

《买方市场背后有因》,中国改革,1999年第6期。

《流动,呼唤秩序和公正》,粤港信息日报,1998年5月17日。

《社会保障:改革的润滑剂》,粤港信息日报, 1998年3月15日。

《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中国改革,1997年第10期。

《弃暗投明路不平》,读书,1997年第10期。

《弃学从业,何错之有?》,改革,1997年第4期。

《教育与科技扩散》,社会科学报,1997年6月30日。

《制度变迁与收入分配》,山西发展导报,1996年11月2日。

《按劳分配理论需重新审视》,山西发展导报, 1995年11月4日。

《高教收费:胆要大,心要细》,亚太经济时报,1995年10月31日。

《收入差距过大已成为主要问题》,山西发展导报,1995年7月19日。

《个人收入分配的误解》,中国国情国力,1995年第6期。

《经济学家的社会角色》,社会科学报,1995年4月27日。

《收入分配原则多元化极大地提高了分配效率》,山西发展导报,1994年11月23 日。

《大力加强经济教育》,光明日报,1994年9月25日。

《拉开差距不等于效率优先》,经济日报,1994年7月19日。

《尽快建立企业家市场》,社会科学报,1994年4月26日。

《现代企业制度迫切需要企业家》,企业家,1994年第3期。

《可行的收入分配原则》,经济学消息报,1994年3月18日。

《收入差距三议》,亚太经济时报,1994年1月4日。

《平均主义分配的危害》,学习,1992年第7期。

主持的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首席专家),2012-2015。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研究”(首席专家),2008-2011。

3.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纲要重点支撑课题“科技创新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研究”,2015

4.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项目“首都职工就业权与收入权研究”,2015。

5.国家科技部“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十三五’科技创新促进创业就业的路径研究”,2014-2015。

6.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培育项目“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2013。

7.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研究”,2013。

8.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北京市残疾人教育与贫困问题研究”,2013-2015。

9.北京市科委委托项目“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实用型人才开发与培养问题研究”,2010-2011。

10.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项目“实施扩大就业战略研究”,2009。

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与防范”,2007-2009。

12.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委托项目“转型经济中的残疾人就业与发展研究”,2007。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化进程与人力资本作用机制研究”,2005-2008。

1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2004-2008。

15.教育部“十五”博士点基金项目“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研究”,2003-2005。

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重点项目“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管理研究”之子课题“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与互动”,2002-2007。

17.北京市劳动局委托项目“北京市企业职工素质现状与对策”,2002-2003。

18.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教育学项目“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2002-2006。

19.浙江海南药业有限公司委托项目“产权制度与民营经济发展”,2002。

20.教育部出国留学回国人员项目“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2001-2003。

21.教育部“十五”博士点基金项目“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2001-2003。

22.北京市“十五”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2001-2003。

2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计划生育与收入分配”,1996-2000。

24.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距问题研究”,1993-1996。

25.教育部“九五”博士点基金项目“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整合”,1998-2001。

26.北京市“九五”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人力投资与收入分配”,1996-1998。

27.北京市“百人工程”项目“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的浪费现象研究”,1998-2000。

28.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欧盟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整合”,2000.2-2000.8。

29.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经济教育研究”,1993-1994。

30.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知识经济研究”,1998-2000。

31.北师大教改项目“招生与就业的对比研究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2000-2001。

 
 
  教师
  客座教授
  博士生
  硕士生
  应用研究团队
 
 
 
Copyright © 202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大东区管理楼 邮编:230026
访问率 838268 次,今天共有 420 位访问者 登陆